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年中交流会在盐城举行

  7月7日,生态环境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年中交流会在盐城举行。中心副主任杨敏、各基地负责人及科技开发处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盐城、义乌、乌海、石家庄四个基地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分享了建设经验。随后,与会者围绕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作为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实现中心与基地的共同发展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是一项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目前是摸着石头过河,应该进行积极的机制模式探索,争取将基地建成支撑中心长期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对于基地负责人员来说,如何兼顾本职研究与基地管理工作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需要中心给予大力的支持。 

  杨敏总结指出,四个基地都是近几年应地方政府的强烈要求而设立,尽管各地需求不尽相同,支持力度也差异很大,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转化了若干成果,解决了一些地方的技术难题,在所在地形成了很好的影响,初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预定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最重要的事,是要明确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一定位,充分发挥中心本部的科研优势,加强基地与中心本部课题组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实现中心与基地的共同发展。同时,各基地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应建立基地间的联系,形成基地之间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此外,院地合作办要积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有利于基地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目前,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即年中经验交流和年终总结交流,通过总结问题,分享经验,对基地建设发展和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院地合作办公室 

2021年7月8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