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室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保护区野外科研基地在甘肃瓜州正式挂牌成立

  为加强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建设和促进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保护区科研水平的提高,经双方协商决定,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保护区建立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针对国家重大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开展系统的观测研究。1011日上午,在甘肃瓜州举行了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建立揭牌仪式。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利顶副主任、汪亚峰博士代表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揭牌仪式。陈利顶副主任和保护区管理局杨增武局长共同为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揭牌,并分别代表双方讲话。 

  甘肃安西极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境内,面积80万公顷,1987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该保护区地处暖温带与中温带的过渡区,位居亚洲中部荒漠的腹地,地处古丝绸之路的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中部温带荒漠、极旱荒漠和典型荒漠的交汇处,是青藏高原和蒙新荒漠的结合部,其荒漠生态系统在整个古地中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目前我国唯一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的挂牌成立,是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地方管理部门合作,推动科学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通过该科研基地的建立,不仅可以为双方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也将为我国解决重大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生态保护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1021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