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加入联合国粮农署FAO全球土壤实验室网络GLOSOLAN

2024123日,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应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邀请加入全球土壤实验室网络(Global Soil Laboratory NetworkGLOSOLAN)并获得注册证书。

FAO201212月建立全球土壤伙伴(Global Soil PartnershipGSP)机制,通过加强土地使用者、政策制定者和利益攸关方合作来推动可持续土壤管理。FAO201711月建立了GLOSOLAN,在全球152个国家的土壤实验室之间开展合作和信息共享,支撑全球土壤的评估、监测和可持续管理,支持建立了全球土壤信息系统。GLOSOLAN主要活动包括:建立协调原则和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国际土壤测试标准和指标,改进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土壤测定数据可靠性与准确性,开展土壤测试数据国际比对等。

目前,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依托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分析测试平台拥有用于土壤、植物、水等生态要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分析的仪器设备100余台,设备总价值约2500万元。主要设备包括: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激光粒度仪、测汞仪、连续流动分析仪、微波消解萃取系统、快速溶剂萃取仪等,具备土壤和植物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86项分析能力的中国计量认证(CMA)能力和资质。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将按照ISO 17025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管理办法(CMA)的要求进行实验室管理运行,依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分析测试中心平台建设高水平专业检测实验室,我们的努力不仅将更好地支持GLOSOLAN等全球环境检测实验室比对活动,也将为广大高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加全面的仪器分析测试和第三方委托检测服务。


土壤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024年1月26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