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组
组 长: 曹垒
所属实验室: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研究环境变化对水鸟种群动态的影响机制以及保护对策。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组 

    曹垒,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兰州大学动物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2013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2013年12月开始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现任国际鸟类学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湿地国际雁类专家组成员。担任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Wetlands和Avian Research 等杂志编委。相关工作发表系列论文和著作40余篇(部),包括在Scientific Reports、Biological Conservation和Ibis等国际著名期刊,并应邀在“第26届国际鸟类学大会”上作大会邀请报告(2014年8月,日本东京)。

研究方向:研究环境变化对水鸟种群动态的影响机制以及保护对策。 

联系方式:E-mail: leicao@rcees.ac.cn;电话:010-62915330;传真:010-62915655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张永*,贾强, Herbert H. T. Prins, 曹垒*, Willem Frederik de Boer 

    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78个湿地近12年的水鸟调查数据,以五种常见的大型越冬雁鸭类(小天鹅、鸿雁、豆雁、白额雁和小白额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并对不同保护等级(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湿地的保护效率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坡度(包括坡度及其变异系数)是决定豆雁、白额雁、小白额雁以及小天鹅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气候是决定鸿雁分布的主要因素。在过去12年中,上述5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保护等级的湿地其种群趋势的变化差异较大:国家级保护区种群数量下降的速率相对较小,而省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本研究揭示了我国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虽减缓了种群下降的速度,但无法逆转下降的趋势。最后文章给出了提高保护效率的具体建议,为长江中下游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01-2012年长江中下游流域不同保护等级的湿地中越冬水鸟种群变化趋势。其中a为豆雁,b为白额雁,c为小白额雁,d为鸿雁,e为小天鹅。蓝线为国家级保护区,红线为省级保护区,黄线为县级保护区。

 组长  曹垒  研究员

工作人员

 王鑫

 助理研究员

 孟凡娟

 学术秘书

博士后

 Yaara Aharon Rotman

 国际博士后

研究生 

博/硕士 

入学年份 

贾强 

博士(联培) 

2012 

杨预展 

博士(联培) 

2013 

安桉 

博士 

2014 

祝芹 

博士(联培) 

2014 

于辉 

博士(联培) 

2015 

Iderbat Damba 

博士 

2015 

张俊健 

硕博连 

2015 

叶雪琴 

硕士 

2014 

方蕾 

硕士(联培) 

2015 

 

重要成果:

  1. Zhang Y*, Jia Q, Prins HHT., Cao L*, and de Boer WF. Effect of conservation efforts and ecological variables on waterbird population sizes in wetlands of the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ports,2015, 5, 17136; doi: 10.1038/srep17136. 

  2. Zhang Y, Jia Q, Prins HHT, Cao L*, and de Boer WF. Individual-Area Relationship Best Explains Goose Species Density in Wetlands. PLoS ONE, 2015, 10 (5): e0124972. Doi:10.1371/journal.pone.0124972. 

    3. Wang X, Fox AD, Cong P, and Cao L*. Food constraints explain distribution of wintering Lesser White-fronted Geese Anser erythropus in China. Ibis, 2013, 155:576-592.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