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胡立刚等在汞微生物甲基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胡立刚课题组在微生物汞甲基化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以“The origin of methyl group in methanogen-mediated mercury methylation: from the Wolfe cycle”为题,在线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期刊(DOI: 10.1073/pnas.2416761121)。

  环境中甲基汞主要由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菌、铁还原菌等微生物介导生成,其中产甲烷菌研究甚少。以往认为,产甲烷菌汞甲基化过程的甲基与硫酸盐还原菌和铁还原菌相同,来源于乙酰辅酶A途径,但缺乏实验证据支撑。另一方面,产甲烷菌中存在其他一碳单位携带者,其介导生成甲基汞的甲基可能来源于其他代谢途径。

  研究首先对产甲烷菌Methanospirillum hungatei JF-1汞甲基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分析和底物限制实验表明,该微生物汞甲基化与甲烷代谢密切相关。随后研究使用13C同位素标记碳代谢底物,通过测定同位素在甲基汞和甲烷中的分布,证明了该微生物汞甲基化过程的碳原子几乎全部源于Wolfe cycle(产甲烷途径),而乙酰辅酶A途径对甲基汞生成无贡献。最后,产甲烷菌基因组分析及后续的13C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Wolfe cycle依赖的汞甲基化机制在产甲烷菌中很可能普遍存在。该研究推进了对微生物汞甲基化基本生物化学过程的理解,为环境中甲基汞的生成潜力评估与甲基汞污染治理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

1 产甲烷菌Wolfe cycle依赖的汞甲基化机制

  论文的第一作者是2019级直博生高峻,通讯作者是胡立刚研究员和阴永光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级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16761121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1012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