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人体血铅单细胞分布规律研究取得进展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胡立刚课题组在人体血铅单细胞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Unifie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Lead Contents in Human Erythrocytes Revealed by Single-Cell Analysis”为题于3月4日在ES&T上正式上线(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0c05989)。

  铅暴露是当前主要的环境健康风险因子之一,铅的累积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健康危害。稳定状态下,人体血液中超过99%的铅存在于红细胞中。红细胞中铅的赋存和变化的研究对人体内铅的转移和健康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仪建立了单个红细胞中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实现了铅中毒病人的单个红细胞中铅含量的相对定量。研究发现单个红细胞中铅的含量具有极大异质性,但其统计分布符合伽马分布,且不同病人、不同治疗阶段以及正常人群样本均符合该概率分布模型。单个细胞中铅含量分布的变化主要受红细胞中整体铅含量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总体含量对单个细胞中铅的分布进行理论计算。另外,研究发现单个红细胞中铅含量随红细胞寿命增加而降低,同时网织红细胞中铅的含量高于成熟红细胞,这说明红细胞可能是骨铅转移到血液中的天然载体。本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外源污染物在高等生物单个细胞水平的分布规律;其赋存和变化规律的发现为后续铅在人体内循环及相应促排手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交叉创新团队项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深圳“三名工程”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0c05989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3月9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