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银杀菌和细胞毒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思金研究组在纳米银杀菌和细胞毒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杂志ACS Nano(ACS Nano, 2013, DOI: 10.1021/nn400594s)上。

由于其抗菌特性,纳米银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目前对纳米银的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特别是纳米银是否存在“颗粒效应”目前并没有定论。刘思金研究组研究发现纳米银可直接与RNA聚合酶结合,抑制聚合酶的转录能力,从而降低基因的表达水平。这种转录抑制效应并不依赖于银离子的毒性。小鼠的体内暴露研究发现,纳米银对胚胎时期红细胞前体细胞中RNA转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引发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导致胎儿贫血,贫血是导致胚胎发育迟缓的机制之一。

本研究证实纳米银可通过“木马”(“Trojan horse”)效应将银带入细胞,细胞内同时存在纳米颗粒和银离子,纳米银可直接与RNA聚合酶结合,通过“颗粒效应”抑制基因转录。这项研究工作对揭示纳米银抗菌和产生细胞毒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纳米银颗粒与RNA聚合酶结合抑制基因的转录示意图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4月18日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