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及低温催化分解臭氧技术

概况及应用领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大气污染控制中心研究开发的新型、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经济的臭氧净化催化剂,可用于常温或低温密闭空间空气臭氧、静电除尘尾气臭氧、水处理尾气臭氧和大气环境低浓度臭氧的催化分解,在各种湿度的室温条件下可将臭氧分解为氧气。 

技术特点/设备参数: 

  该技术涉及一种低成本的Mn基系列催化剂,这种Mn基催化剂和含有臭氧的气体接触,室温或低温条件下就可以将臭氧分解为氧气,使用时不需要光源和任何其它附加的外在条件,室温或低温工作,节约能源,运行费用几乎为零。 

适用范围和效果: 

  催化材料可在室温甚至低温下高效分解臭氧为氧气,此催化材料可以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预先加工成颗粒、涂料、模块等各种形式,适用于各种需要分解臭氧的场所,可应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水处理臭氧尾气、消毒机或消毒柜、个人防护产品、空气净化设备、高空飞行器、建筑物外表面或机动车散热器等。 

应用情况: 

  目前已经建成臭氧分解催化剂中试放大生产线,年产量200吨。与北京引力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催化材料应用于个人防护产品。与富思特新材料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臭氧分解催化剂添加到涂料中,显示出对低浓度臭氧的高效分解效果,有望应用于建筑物外表面实现对大气环境中臭氧的直接催化分解去除。 

市场预测: 

  我国未来几年内臭氧净化材料和设备的市场需求极为广阔,因次该技术的转化将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院内单位
  • 院内单位
  • 中国科学院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挂靠单位
  • 挂靠单位
  • 中国生态学学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城市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工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专业委员会
  • 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系统服务专业委员会
  • 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
  • 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其他链接
  • 其他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民日报
  •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基金会
  • 北京林业大学
  •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日本环境省
  • MAX-PLANCK-GESELLSCHAFT
  • 百灵威化学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Copyright ©1997-202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京ICP备0500285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10号